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陸冬竹 記者 姜振軍)公司收到環保部門 70 多萬元的行政處罰后,老板動起了歪心思,欺騙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申請了注銷登記,致使行政處罰成了一紙空文?,F代快報記者了解到,近日,鹽城市建湖縣檢察院接到案件線索后,對該起案件立案調查,相關部門撤銷了該公司的注銷登記,恢復其主體身份,依法重啟行政處罰和申請執行程序。
2019 年 8 月 27 日,建湖縣某公司對廢舊輪胎再生利用項目未經環保部門審批擅自建設,后被縣生態環境局立案調查。" 公司注銷后,法人消滅,公司不再具有主體資格,所以不能對注銷的公司給予行政處罰。" 眼看就要被高額罰款,王某在朋友的 " 指點 " 下,想起了 " 金蟬脫殼 " 之計。
在收到行政處罰單之前,王某提前向建湖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申請注銷登記,并書面承諾不存在 " 有正在被立案調查或者采取行政強制、司法協助、被予以行政處罰的情形 "。同年 9 月 19 日,該公司受到合計 71 萬元的行政處罰。
隨后的辦理的過程中,在明知自己已被行政處罰的情況下,該公司和王某再次作出書面承諾,稱提交的材料文件和填報的信息真實有效。經公告和形式審查,2019 年 10 月 28 日,建湖縣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法注銷了該公司。隨后,該公司和王某就 " 人間蒸發 " 了,使得行政處罰成了一張白紙。
2022 年初,建湖縣檢察院根據省、市檢察院要求開展 " 惡意注銷 " 問題行政檢察 " 小專項 " 行動。根據相關部門提供案件線索,對該起案件立案調查。發現某公司和王某故意隱瞞處罰事實,并出具虛假承諾,以欺騙手段取得注銷登記,其行為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依法應當撤銷行政許可的情形。
" 虛假承諾騙取注銷登記,以逃避處罰,不僅破壞社會誠信,也損害法治權威,必須依法監督,促進嚴格執法。" 建湖縣檢察院相關部門負責人告訴現代快報記者。
4 月 24 日,建湖縣檢察院向縣行政審批局、市場監督管理局制發檢察建議,建議依法履職,立案調查并撤銷某公司的注銷登記,恢復公司主體身份。同時建議建湖縣生態環境局,在公司主體身份恢復后,依法重啟行政處罰和申請執行程序,推動此前的 71 萬元行政處罰執行到位。
收到檢察建議書后,建湖縣行政審批局聯合市場監督管理局對某公司提交虛假材料騙取公司注銷登記一案立案調查。根據調查結果,于 6 月 20 日發出《撤銷企業登記聽證告知書》,擬撤銷某公司注銷登記。
調查中,王某完全承認其鉆空子的違法行為,公司和王某將承擔應有的行政違法責任。據悉,建湖縣檢察院還將針對案件中暴露出的 " 信息壁壘 " 問題,開展社會治理,強化行政執法與行政審批之間的信息共享,堵住執法漏洞。
(建湖縣檢察院供圖 編輯 李蔚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