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年過去了,《甄嬛傳》在華語電視圈的熱度和地位依然不亞于當年海清眼中的歐豪。
不管男女老少,什么職業,什么地點,一旦電視上開始放甄嬛傳,都會自覺地放下手機坐下來津津有味地看一集,比春晚還合家歡。
隨著甄學家們不厭其煩的重刷,這部劇真的已經快被盤包漿了。
甚至還開創了一種新概念觀劇方式:學術追劇,配套參考答案,就差導師開課講解難點易錯題了。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那么相比其他古裝劇,《甄嬛傳》到底為啥過了十年還能這么火呢?
《甄嬛傳》火11年,憑啥?首先,劇情自洽演技在線。就像現在很多網紅餐廳只追求裝修不管味道一樣,越來越多的古裝劇也都本末倒置,只追求服化道精美而不在乎劇情臺詞是否合理。
像前兩年大火過的《延禧攻略》,雖然服道化超級還原,但就劇情而言,它更像是一部披著清宮外衣的《流星花園》,看了爽,但經不起推敲。
皇帝后妃可以公然在養心殿打情罵俏?;奶?!
妃子也可以隨手給老娘起開,即使對象是皇上?;闹嚕?!
一個宮女受欺負了跪下大喊引天雷劈太妃,金手指開到堪比雷公電母?;恼Q?。?!
而《甄嬛傳》沒有現在大部分古裝劇露于表面的情情愛愛現代瑪麗蘇戲碼,都是克制隱忍才笑到最后。
雖然整部劇長達76集,但劇情不拖沓,每個人的戲份都是必要且剛好。
并且不論是挑大梁的皇后妃嬪,還是一閃即過的宮女小太監,所有人都做到了演技同時在線。
每個角色都很鮮活,有自己可悲可嘆的一生,讓人又愛又恨。
其次,服化道夠精美也是它經久不衰的重要原因?!墩鐙謧鳌凡コ瞿菐啄?,電視熒幕也被康熙祖孫三代的后宮包了。
同期播放的就有五六部,只不過大部分都被一種叫做"阿寶色"的神秘力量控制。
這配色,這濾鏡,
嗯……怎么不算刺眼呢?
這種"無止境的艷麗"在負責《甄嬛傳》服裝設計的陳同勛看來是一種"無知、沒文化"的體現。
《寂寞空庭春欲晚》2016年
其實配色講不講究,畫面美不美,觀眾打眼一看就知道。
從左至右:《新還珠格格》2011年、
《宮鎖心玉》2012年、《甄嬛傳》2011年
陳同勛認為,色彩是對比出來的,任何畫面都不可能是一個顏色的獨立存在。
尤其清宮劇里,一場戲出現數十個女人,每人每套衣服都有七八種顏色,加上不同的下擺、繡線、花邊……
《深宮諜影》2011年
這些顏色冷暖占比多少,對比效果如何,都是在考驗鏡頭色彩構成上的功夫。
所以《甄嬛傳》里嬪妃宮女們的服裝、頭飾顏色都是精心設計過的,乍一看花花碌碌,但絲毫沒有俗氣感。
一、二、三線角色也都有屬于自己的色譜,保證群戲時,配角既不會搶掉主角的顏色,觀眾也能從服飾上揣摩出人物位分高低和劇情的深意。
像這場眾嬪妃在宮門前送走帝后的群戲,基本所有的妃子都出鏡了,同樣都是彩色的衣服,但依然看得出華妃掌權的尊貴地位。
并且這些衣服顏色不僅能體現出角色地位,還能看出角色不同時期的心境。像甄嬛從初入宮的素雅到后期的妖冶就最明顯。
除了配色,很多清宮劇容易讓人出戲的地方還有衣服加入過多現代元素。演員被服裝包裹得玲瓏有致,胸是胸,腰是腰,但其實這是一處不合史實的bug,會讓宮廷中莊嚴、儀式的感覺消失。
鄭曉龍導演當時對造型的要求是在歷史原型的基礎上做到符合大眾審美,衣服上的所有圖案也要根據人物性格、地位愛好,再結合當時的禮制來設計。
對比在配色差不多的情況下,右邊寬衣大袖的服制是不是貴族氣和威嚴感更重一些?
還有的劇里,歐美挑眉、韓式一字眉和大直徑美瞳也可以同時在三百多年前出現。
仿佛強行把一張現代人的臉塞進了古裝里。
而《甄嬛傳》里,女演員們的眉毛全部被剃短到淡淡的。
這樣一來更有清朝的味道,二來淡化眉毛突出眼睛,演員更可以通過眼睛來演戲傳神。
并且《甄嬛傳》在服化道上也是真的不惜砸重金下了血本。
娘娘們的衣服由做過《梅蘭芳》《妖貓傳》造型設計的陳同勛設計。妝容、頭飾、配飾由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也是今年冬奧會的造型總監陳敏正負責。
陳同勛一共為演員們設計了400多套衣服,光甄嬛一個人的服裝就專門做了48套。
在他完成設計后,設計圖會被送到專門的繡花、染色、繪圖、合成部門進行逐一加工,差不多要經手60多人才能完成。每套衣服的造價都得上萬,大裝更貴,服飾總價要三四百萬。
服裝間
劇里那些珠子、首飾、旗頭用料也很講究,全手工制作,光是一道黏貼的工序可能就要花7天。
從妃子到宮女,不同階品、不同宮殿女子戴的飾品還都不能重樣,劇里140多套首飾,總價高達上百萬。
其次為了達到宮廷的華貴感,每件金飾都必須是24K鎦金,即使鍍銀也得用真銀。
劇組還花了幾十萬在景德鎮定制了一批清朝宮廷瓷器;七百多萬的明清紅木家具;
銅器、鐵器器皿、西洋鐘等皇宮用品都價值不菲,就連皇后宮里擺放的硯臺都是上百萬元的真品。
宇博也第10086遍重刷,花了一個半月截了八百多張圖,選出了《甄嬛傳》里美學造詣最高的三個人,從專業的角度帶你看看甄嬛傳到底有多美。
養成系美人——甄嬛作為清朝歷代皇太后里的高壽冠軍,劇里的嬛嬛國色天香,能讓皇上一見鐘情。
但其實真實歷史上的熹貴妃一開始并不受寵,長得也不算漂亮,唯一符合原型的大概就是她真的很有福氣!
劇里甄嬛的父親是大理寺少卿甄遠道,相當于現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副院長,家里不說大富大貴,但肯定是不差錢的。
并且文官嘛,對子女的教育這塊抓的也緊,所以嬛嬛飽讀詩書,從小培養起來的高智商也為她后面的宮斗之路埋下了伏筆。
她穿衣服和她人一樣聰明,知道什么時候該低調,什么時候可以張狂。穿衣風格都是根據地位和心境不斷變化,可以分為4個階段。
第一階段,選秀劃水。因為她不想讓皇帝看上,所以在大家爭相穿花衣服,戴漂亮首飾時,她反而在走極簡風。
殿選之日一身白衣素到不行,頭上也只有簡單的玉簪和銀飾。
入宮前的綠紗衣,紋樣特意做成了含苞待放的荷花,也顯得她清純淡雅。
這套水綠色紗衣配鵝黃色馬面褶裙也很素雅,用的還是以往古裝劇中沒用過的面料。
陳同勛覺得很多古裝劇里不管男女衣服都很輕、都在飄,他們反倒要把材料的質感做得很重。
像是韓國紗、日本和服用的和服紗以及國內的真絲綃之類,用真絲時還要再裱上一層里襯。
最終呈現出來這種質地柔軟、既有垂度又有透光度的效果,顯得整個人也連帶著有股朦朧美。
第二階段,剛入宮霸總愛上不知天高地厚小白花時期,整體造型借用皇上的點評:
入宮后甄嬛的服裝紋樣、顏色都是隨著心情在變化的。剛受寵時,春風得意,衣服顏色也跟著變得亮堂、艷麗起來。
不過衣料紋樣依然以帶有自然韻味的元素為主,以雅致的荷葉粉荷、竹枝藤蔓為主。
從衣服上暗示了這時她還沒被后宮磨滅掉自然天真的模樣。
這身一見鐘情·杏花天影·吹笛套裝很關鍵,助她拿下first blood真龍座駕一部,同時開啟了她的后宮之路。
頭飾是桃花蝴蝶形狀的粉色珠花點綴的小二把頭,左側垂下一排小珠串,隨著人輕輕晃動,少女感滿滿。
粉色嬌嫩,雖然不適合齊妃,但用來表現此時情竇初開的嬛嬛再貼切不過了。
最艷的是這身倒霉套裝,通身翠綠底,荷塘墨染紋樣,伴隨她度過了大大小小的故事和事故。
剛受寵的嬛嬛還有個很有意思的小插曲,因為皇上送了她一雙蜀中繡娘十人繡三個月方能得一匹的限定高奢蜀錦玉鞋,惹得華妃吃醋。
華妃剛好也得了一套艷麗的蜀錦衣裳,但因為嫌棄上面的夕顏(牽?;ǎ┘y樣寓意不好(這花只開一夜便凋謝),轉手送給了甄嬛想羞辱她。
結果嬛嬛就穿著這件衣服送走了正值盛年的華妃,也是蠻唏噓的。
不過這繡樣還真的不像華妃所說的那樣"鄉氣",原版出自近現代中國著名工筆花鳥畫家于非闇的畫作。
于非闇《牽?;ā?/p>
在宮中的時間越久,經歷的事越多,她內心也就越成熟,衣服顏色也逐漸往沉和穩的方向發展,多為藍、綠。
我發現這些氅衣的點睛之筆就在于袖口部分,一圈一圈寬窄不一顏色各異,再繡上不同的花紋圖樣。
《中國歷代服飾》記載這種領邊、袖邊及襟邊的設計叫做鑲滾。
重視鑲滾也是清代服飾的一大特色,且越到后面越講究,花邊越來越寬,以至有"十八鑲",即鑲18道花邊的說法。
前期我覺得最好看的就是這套,淺藍的氅衣跟頭上的點翠相得益彰,淡淡的又不失身份。
著名的九州清晏挑事妝也是穿的這身,加了一層蜜桃玫瑰色口紅,看似扭捏,實則拿捏,幼態純欲風早被甄嬛玩明白了。
甄嬛的兩身吉服,是在遵循清朝服裝格式的基礎上做了改良,放大袖口和下擺,顯得更端莊了。
她衣柜也有不少好看的冬裝,當時流行的對襟、琵琶襟、大襟翻毛皮馬褂一樣不少。
冬日里每件斗篷都很別致,這件粉色的上面繡樣出自工筆花鳥畫家喻繼高的畫作。
這件云雁細錦的復寵斗篷裝是名場面,嬛嬛穿著它跪在雪地里,起來轉身的一瞬間,自己精心設計的大片蝴蝶從斗篷里飛出,香妃看了都得甘拜下風。
第三階段,副本風流尼姑俏王爺篇太憋屈了,咱們這邊直接進行一個跳過的動作。
第四階段,整部劇的高潮,鈕祜祿·甄嬛打野歸來,黑化100%,殺回紫禁城空降妃位,上演回宮的誘惑。
鈕祜祿,滿語"狼"的意思,二進宮的嬛嬛最明顯的就是妝容變化,眼妝從原來圓圓的無辜小鹿眼變得狹長飛揚,像狼一樣充滿攻擊性。
生動演繹了什么叫口紅越深,手段越狠。
說到這不得不再夸一下甄嬛傳的妝造,沒有磨皮大濾鏡,不同時期的妝容變化都清晰可見。
后期她的氅衣款式沒有之前多,但件件氣勢十足,以尊貴的香檳金為主色調。
飾樣一改曾經的天然,以金鳳、團繡、荷花以及大片花鳥印染為主,盡顯鈕祜祿氏的尊貴。
我最愛的是這套黑色斗篷配粉格紋馬褂,超有氣勢,清宮版BLACKPINK in your area,嬛嬛升職皇貴妃時穿的就是這身。
通身黑色的底,白色圍邊上面繡的花樣一開始我不太確定,去查了資料發現清代服飾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后妃的便服上織繡的花卉均應為應季的花。
對比了一下,熹貴妃這件斗篷上繡的多半就是山茶花。
沒錯,Coco·Chanel女士最愛的山茶花我們嬛嬛300多年前就已經穿上了呢~
另外,飾品方面也升級到NEXT LEVEL,之前甄嬛的頭飾多用玉或絹花,不值錢,回宮后大量出現金、寶石等材質,異常華麗。
還戴起了皇后同款東珠耳環,象征她此時足以跟皇后抗衡的權勢。
作為我國傳統的首飾工藝,華妃有點翠頭面,熹妃頭上也有一件貨真價實的"燒銀藍"。
由于這種"藍"只能燒制在銀器表面,故稱為燒銀藍
據《清代宮廷服飾》記載,清朝婦女發飾分滿、漢兩式,按清代的冠制,皇太后、皇后、皇貴妃、妃皆戴鳳鈿。
被賜滿軍旗大姓的甄嬛,后期最多的頭飾也是各種漂亮鈿子。
這頂斜鈿子頭配琥珀色繡藍鵲玉蘭花紋樣的氅衣,把甄嬛回宮后的兩分邪魅、三分端莊和五分心機展現得淋漓盡致。
還貢獻了全劇我最愛的鏡頭——嬛嬛撓頭。
鏡頭移到鈿子后面,綴上了大量不規則的寶石料器,更襯得她明艷不可方物。
氣死皇上,喜提太后title的甄嬛最終穿上了象征尊貴地位的明黃色,這身吉服也是整部劇最后一套服裝。
明黃八團云龍妝花緞無水女袍
按《大清會典》的規定,
皇大后,皇后、皇貴妃的吉服袍,皆用明黃色;
貴妃、妃的吉服袍,用色均為金黃色。
當年播出后,還有人出價10萬求購她頭上這頂鑲嵌著鳳凰步搖的鈿子,不過因為純手工打造的只這么一頂,陳敏正就沒賣。
美麗富人——年世蘭看過蔣欣的華妃,我才相信真的有人能把書里的文字一字一字演活過來。
原著華妃初登場:
"一雙丹鳳眼微微向上飛起,說不出的嫵媚與凌厲。
體態纖濃合度,肌膚細膩,面似桃花帶露,指如春蔥,
萬縷青絲梳成華麗繁復的縷鹿髻,綴滿珠玉。
衣飾華貴僅在皇后之下。
果然是麗質天成,明艷不可方物。"
電視劇華妃初登場:
華妃的原型是歷史上的敦肅皇貴妃,原名年秋月,她入王府之后,得到了雍正長達7年的專房之寵,還有4個孩子(雖然最后都死了。
史書記載她"秉性柔嘉,持躬淑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謹,馭下寬厚平和",可以說是跟劇里明艷囂張的華妃沒有半毛錢關系。
但劇里的改編也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因為她的家世背景真的很牛逼。爹地是一等公爵有太傅銜位,長兄年希堯是內務府的總管,二哥是立下過赫赫戰功的大將軍年羹堯。
據說雍正曾經專門下令京師到西安的驛站接力傳送,就是為了在最短時間內將最新鮮的荔枝送給年羹堯吃,楊貴妃也就這待遇了。
哥哥是有軍功的寵臣,自己是后宮第一美人+寵妃,她不在宮里橫著走都對不起這個家世背景和身份。
華妃的打扮也和她本人一樣,是劇里最囂張的,用她自己的話來說:
衣服顏色都要姹紫、嫣紅、赤金。濃烈張揚,讓人過目不忘。
連她的睡衣也都一律是這個調調,騷氣又性感,慵懶又嫵媚。
尤其是這一幕,別怪皇上被她勾了去,活脫脫就是一位美艷而自知的迷人小妖精啊。
不光衣服高調,頭飾也要戴最華貴的。華妃的經典原皮是這身點翠鳳凰旗頭配玫紅緞面氅衣。這是她初次登場,也是盛寵時期最喜歡的打扮。
作為清代最有特色的一種首飾裝飾方法,點翠是以金為底,貼上翠鳥羽毛的設計(光一支點翠金簪就需要數十只到上百只翠鳥),做起來費時又費錢。
劇中140多套首飾里一半都跟點翠有關系,不過對比下來華妃這頂還是最厲害的。
因為仔細看,華妃這頂上面除了點翠,還鑲滿了各種翡翠、紅寶石、珍珠…… 最厲害的是,據說中間的大鳳還是當年的真品,當時買就已經要10萬左右一套了。
連敬妃也是當了太妃后才戴過類似的點翠旗頭。
并且在宋明時期,點翠主要是給皇后做鳳冠用的,側面也體現了華妃地位的尊貴。華妃在劇里戴著它去給皇后請安還大遲到,可以說完全不把皇后放在眼里。
她用這頂點翠鳳凰旗頭還搭過一件對襟緊身紅馬褂。這種馬褂原本是便于滿人騎馬射箭,具有游牧民族特色的短衣,也符合華妃將門之后騎術好的細節。
不過我還是更喜歡她冬天穿的毛邊馬褂,看著就很rich。
她不差美,更不差錢。晉升貴妃之后,又給自己添了三套金燦燦的氅衣,無一不是華貴萬分,氣勢逼人。
拿這套來說吧,通身花鳥竹葉印染,孔雀藍鑲滾上是淺褐色蝴蝶花葉的刺繡,加一圈玫紅封邊,那顏色叫一熱鬧。
這兩套更加,跟皇后站在一起也絲毫沒有要讓步的意思,顏色差不多,但配上華妃的小表情小動作,就是比皇后更艷更抓眼,從造型上呼應了那句:不容本宮放肆也放肆多回了!
據華妃宮里賬本顯示她一個月總支出8千兩,換成人民幣將近200萬,除衣服外,要吃500條魚、60斤雞蛋,平均1天就要吃16條魚。
衣食住行、吃穿用度都得是最好的,總之下輩子樊勝美沒花到的錢全被年世蘭花了。
平時用的裝飾要貼上金箔,嫌綢緞做的簪發絹花容易腐壞,要改用金線密織穿寶石珠子做。
還要托有錢哥哥去外面私人定制,一副"十幾位老師傅趕制出來的赤金紅寶的首飾",她還是嫌金線織的不夠密,只能將就著用。
她還擁有高檔美容儀器:古代refa。
這玩意兒我也找到了原型,叫做瑪瑙按摩器,清中期就有了。
清·瑪瑙按摩器 故宮博物院藏
當然華妃也不是一直盛寵的,中間也經歷過幾次失寵冷落,衣服和頭飾也隨之有所變化。
只不過人家失寵時候的打扮,雖然相對自己盛寵時有所低調,但相比別人,還真是看不出……
比如失意期的這套寶石綠氅衣,顏色是她衣柜里很少見的,同色系的圍邊上點綴著黃綠色的花葉,加上金燦燦的頭飾,還是不失華貴。
穿去給太后告狀這身倒是為數不多相對素凈點的,整體顏色都灰暗下來。
不過呢身上穿的勉強算是甘露寺,頭上戴的還是像在Playhouse。
哪怕最后被賜死,沒有了花團錦簇的華服,珠翠滿頭的頭飾,只有簡單的月白色氅衣配藍邊毛領馬褂,她也依然是那個高傲的華妃娘娘。
紫禁城市容市貌美化運動發起人——雍正最后要出場的這位美學達人,你可能想不到——愛新覺羅·胤禛,我們的四大爺。
他不僅是清朝美妝博主,首發過美妝教程——姣梨妝,風靡紫禁城,掀起了一陣仿妝熱潮。
也是頗有見解的清朝時尚博主。眼里見不得不美的東西,不論宮女妃嬪,只要你穿的難看,就逃不過他的毒舌,犀利點評可以出一期清宮版WhoWearsWhat。
這不是我在搞笑,歷史上的雍正,就是一個很有藝術審美的皇帝。雖然他在位只有短短13年,但工作努力,勤勉政事,對于詩詞歌賦,水墨丹青也無一不通。
雍正皇帝書畫
據記載,他在朝政之余,還會親自參與宮里各種工藝品的設計,對款式、紋樣、顏色、做工都會一一指點。
九洲清晏陳設的洋漆書桌甚文雅,著照樣做幾張。
瑪瑙壺一件,奉旨:將壺上的花紋磨去,壺嘴里膛做灣(彎)些,壺把做素的。
————《養心殿造辦處活計清檔》
那他審美啥樣呢?雍正時期推崇宋朝審美,以文雅為最高標準。所以他喜歡簡潔清麗、素裝淡雅。拿瓷器來說,他的要求就極高,一定要文雅、素靜、精細、秀氣。而且最愛單色釉。
清雍正粉彩長頸膽瓶
"素性,實不喜華靡費,一切器物惟以雅潔適用為貴。"
根據唐英在雍正十三年著《陶成紀事》所載,雍正朝已能燒制出多達五十七種釉彩。什么Tiffany藍、抹茶綠、寶寶粉都是四爺玩剩下的。
圖源:大英博物館
@動脈影
可以說既懂設計也懂配色的雍正,領先潘通流行色三百多年。
清雍正·檸檬黃釉撇口瓶
知道了雍正的品位,是不是就可以理解為啥綠裙配粉鞋的浣碧,會被他當面指出太俗?
而打扮端莊優雅的沈眉莊,又為啥能入他眼了?
硬要考究的話,《甄嬛傳》里也有許多細節不符合史實,比如下面頭上這種大拉翅,華妃甄嬛眉莊都戴過,但其實是到清末才出現的。
但電視劇畢竟是藝術加工的產物,美感同樣重要。
陳敏正說他在基于大量的史書研究上,會再進行適合影視藝術呈現上的創作,完成設計后還會給妻子孩子,連劇組的會計都一起看,如果他們說好看,那就沒問題,因為這些普通人才是電視劇的真正受眾。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我想這也就是為什么《甄嬛傳》不管過了多少年你都依然會覺得那么美的原因吧。
至于那些從來沒看過《甄嬛傳》的朋友,我也想對你說一句:
參考文獻:
《清宮服飾圖典》
《清宮后妃氅衣圖典》
《清代宮廷服飾》
《清宮檔案話玉器》
《中國歷代服飾》
《養心殿造辦處活計清檔》
文字:Keiko
編輯:小璐
圖片:Vivi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文字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