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個學術圈的八卦,一個叫做 Neri Oxman 的 MIT 女助理教授,她的億萬富翁未婚夫 William Ackman 給了 5 億美元給她,讓她能安心搞科研,不用再為錢發愁。霸道總裁的劇情在現實中上演,有錢人表達愛意的方式果然就是這么地樸實無華。
William Ackman 比較出名了,華爾街對沖基金大佬,能上胡潤排行榜的那種。Neri Oxman 我也搜了一下,身份很多,建筑師、設計師、發明家等等,顏值也很在線,據說還是布拉德皮特的前女友。
第一個案例是 D.E.Shaw,咱們之前也聊過,這哥們的人生經歷很是傳奇,先是在斯坦福拿到計算機博士學位,上學期間自己創業搞了個軟件公司,畢業以后拿到哥倫比亞大學計算機系助理教授的職位,研究方向是超級電腦。
這種生活對于一個極客來說已經爽得冒泡了,除了研究經費比較受限,直到有一天大摩給 Shaw 拋出了橄欖枝 —— 給六倍的薪水,用計算機搞自動投資,經費管夠,于是 Shaw 就進入了大摩。進了大摩時候,Shaw 才發現,這金融市場搞錢也太容易了吧,于是把老板炒了自己當老板,成立自己的量化基金公司 D.E.Shaw,之后一路開掛,把管理規模做到了近 500 億美金量級。
有了錢以后,Shaw 不但沒有花天酒地,反而更加賣力地搞起了科研,成立了一家研究機構,雇了一大幫找不到工作的博士,一年發 10 萬刀的工資,干的事情就是一個 —— 幫他每年在國際頂尖的學術雜志《自然》和《科學》上灌水,完成自己最初的夢想,然后繼續在計算機這個領域吊打全世界。
第二個案例是羅聞全,這位大佬是麻省理工學院(MIT)的金融學教授,后來 6 位親人在幾年時間內相繼離世,對他的打擊很大,于是他開始關注到生物醫藥領域,并且決定發揮自己在金融領域的專長,加快藥物研發行業的發展。
大家都知道藥物的研發投入高、周期長,如果成功了還好,投資人能得到非常高的回報,但是如果不成功,錢就要全部打水漂。資本的逐利本質決定了,風投機構更愿意投一些已經取得成果的項目,而對一些風險比較高的早期項目視而不見。羅聞全覺得事關生死的事情,不應該被錢綁架,于是他決定運用自己的金融學知識,降低生物制藥研發項目的投資風險,把資本吸引過來。
羅聞全的思路是,既然某一個藥物研發項目的風險高,那我成立一個平臺型的實體,一次性把大量獨立的藥物項目拿進來,那么根據大數定律,就可以在不降低年化收益率的前提下,降低整個實體的投資風險。
羅聞全成立的這個實體就是大名鼎鼎的 BridgeBio,這家公司 2015 年成立后商業模式立馬受到認可,不斷獲得融資,2019 年成功在納斯達克上市,巔峰市值超過百億美元。
來源:搬磚小組